卓玛,女,藏族,1973年7月出生,青海省天峻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任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作协主席团委员、青海省民族文学翻译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论文多篇发表于《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等学术刊物。2011年12月,论文《等待者:〈麝香之爱〉中的女性形象原型》获青海省文学评论一等奖;2014年10月,文学评论《低河:精神原乡的价值与建构——马海轶诗歌浅论》获第二届青海文学奖;2012年以来在《青海湖》等文学刊物陆续发表《情调叙事的文学加减法——江洋才让短篇小说简论》、《愿为黄鹄兮归故乡——秋夫诗歌简论》等数篇文学评论。
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天风文学社成立于1993年,与青海民族大学文学刊物《河涅草》年龄相近。作为青海高校重要的校园文学社团,成立之初,都是三两个寂寞的青年试图给充满汗味儿、球鞋味儿的青春注入一点其他味道一 一油墨的味道的尝试。今天,天风已至而立。在苍茫的时间河流中,这三十年几乎不值一提。但对于接力办刊的学子来说, “天风” 是他们个体生命中一个特殊的印记。
这种写作的接续,让我想起一句有关写作的阐述:“在表层上,写作是一种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行为;在深层上,写作又是一种生命生存的形式、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就是对生命秩序的创生行为。因此, 写作行为又具有一种哲学性、 生命性。当写作化生为一种存在方式时, 它成为我们感知外部世界的触角,那么细腻, 又那么脆弱。世界被我们变成语言,语言也常常让我们迷失。尽管如此, 犹如脐带连接母体与胎儿,写作让我们日渐消瘦,又日渐丰盈。
今天,ChatGPT及各种写作工具铺天盖地,关于写作的技艺就变得愈发可贵;微明读、教写作大行其道,关于写作的创造力就变得弥冠珍贵;硅基生命拥有强大算力,但是碳基生命的脆弱质地和物哀美感就令写作活动产生了更为稀缺的情感价值和炫目的美学意义因此,如同口吐莲花的说书人倍受尊崇,妙笔生花的写作者也具有着其种神性。这种神性在他们年轻、光洁的面庞上,成为特殊的微记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