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
网站首页 > 正文

有源书院第173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4-05-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5月12日上午9点,有源书院第173次会讲活动在西宁市万方城顺利举办。此次会讲的主讲人是米海萍教授,会讲主题为:“河出昆仑”的文化诠释。

米海萍

主讲人简介:米海萍,原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心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青海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西宁市非遗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地方文献与文化、民俗文化研究,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学》《昆仑文化与民族区域文化》等9部著作。先后承担和完成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等。曾获得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为《青海民俗志》第一副主编,此著在2023年获第二届青海省科学成果一等奖。

会讲伊始,米海萍教授首先介绍了昆仑文化研究的背景。青藏高原地处亚洲腹地、祖国的西北,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及中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地之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地之一”。昆仑文化最能代表青海多元、多民族的高原文化特色。所以昆仑文化研究不仅对青海流域生态保护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化根基和精神动力。

会讲的第一部分,米海萍教授介绍了“河出昆仑”的先验思想与昆仑山崇拜。昆仑山是中华文明的源起之地,“河出昆仑”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古人的坚定信仰。先民将哺育中华文明的黄河与神圣的昆仑山紧密联系起来。《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尔雅•释水》:“河出昆仑墟,色白。”人们坚信,昆仑山是黄河的发源地,也是天帝和诸神的居所,集天地之灵气,生长着能让人长生不死的草药和有延年益寿功效的美玉,是中国历代凡间的天子、文人、方士各色人等追求的仙境与乐园。比起现实中的昆仑山,在人们文化与信仰中的昆仑山承载着更多的崇高神圣的内容。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中自称为“帝高阳之苗裔”,神游昆仑山,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和满足。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昆仑山的崇拜,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土地观念和向超常世界永恒乐园回归的集体精神企求。

在《尚书•禹贡》中有大禹“导河积石”一说。由于中国人始终有“河出昆仑”的先验意识,所以那时的人们认为黄河的上游及河源,最多至黄河绕小积石山即“河曲”处。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人们的视野扩大到葱岭以西,但到过西域的人们把葱岭当成昆仑山,把塔里木河流入罗布泊的部分作为黄河上源。直到张骞出使西域,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贡献外,还做了汉代第一个中华文明探源工作。汉武帝钦定今新疆、西藏相连的高山为昆仑山。司马迁依照武帝的旨意在《太史公书》中写道:“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其南则河源出焉”。太史公首开河源“潜行”说。班固则沿袭此说并加以明晰:“其水停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形成了黄河的“伏流重源”之说。黄河“伏流重源”之说把塔里木河与黄河作了巧妙的内里沟通,两条河自然而然地连接在一起,“河出昆仑”在自然地理的理论上完全合理化了,将原本在赐支河首的河源地,向西延伸到了帕米尔高原。人们对西部的认识加深,对中国西部地理关注的范围扩大,随之就是国土面积的扩大。

有了汉代张骞对中华文明的探源工作和汉武帝钦定阗南山为昆仑山后,“黄河首起昆仑山”“伏源重流”成为盛说。然而一些学者有了不同的声音。如晋代大儒杜预提出黄河发源于青海,河源在积石山以西的地方。学者杜佑认为“河出昆仑”说盛行不绝是人们“不详正”之故。有唐一代,将军观河源、学者论河源、使者过河源,河源被确定在青海境内,是地理认识与观念上的一次飞跃,撼动了河源重流之说。元代人则通过都实考察,将河源确定在黄河源头之一的星宿海,比较准确地探明了黄河的源头。经过明代、清代统治者和学者的不断考证,直到1985年国务院批准黄河委员会考察意见,确认约古列宗曲为黄河正源,黄河的河源问题才尘埃落定。在河源探寻过程中,河源昆仑在今青海的观念被普及和传播,人们普遍认同神话中的昆仑山就在青海。关于河源的探寻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自我生存的哲学思辨。

河出昆仑“伏流重源”说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伏流重源”说是一种“国家在场”的典型话语。探究黄河源流,究其本质,完全是出于政治用心与国土安全的考量。通过探寻河源昆仑渗入国家在场,从文化传承到日常生活,真切感受到国家存在与国家权威,有助于国家实现大一统,加强对边疆的统治。昆仑河源象征着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与王朝盛世,关注河源昆仑的地理位置即关注国家领土完整与文化安全的战略意义。如此说来,“河出昆仑”的政治意义实际上大于地理意义。

米海萍教授从昆仑文化的现实背景出发,详细介绍了“河出昆仑”说的来源和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河源信仰与昆仑仙乡信仰的复杂文化心理与文化现象。“河出昆仑”体现了先民的宇宙观、长生不老的追求以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权力象征意识。会讲的最后,米教授还与在场的学友认真讨论了会讲过程中的问题,有源书院第173次会讲活动圆满成功。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beat365亚洲体育在线官网